新闻动态 |
隆基氢能:做有“势能”的行业领跑者
发布时间:2023-05-31
5月24日—26日,在上海举行的第十六届(2023)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(上海)大会暨展览会(SNEC)上,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隆基氢能)自主开发的创新解决方案——“4对1”制氢系统首次亮相,便受到业内广泛关注。“绿电+绿氢”的双重加持,诠释了隆基氢能在新能源领域“太瓦时代 零碳未来”的主题。日前,从事光伏产业十余年的隆基氢能副总裁王英歌,结合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、新发展和新挑战,向记者详解了隆基氢能的应对之道。
记者:上海SNEC展会期间,隆基绿能创始人、总裁李振国提出了“隆基四大创新方法论”的概念,其中重要一点是“以客户价值为中心”。请问隆基氢能在发展中如何做到这一点?“4对1”制氢系统是怎样的解决方案?
王英歌:创新是隆基的灵魂,也是推动行业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。20多年来,穿越光伏行业风浪的跌宕起伏,隆基始终勇立潮头,就是因为创新的驱动力来自“一切以客户为中心”。
隆基氢能核心业务是电解水制氢设备,首要是保障产品安全可靠,这是创新的基础。公司建立了可靠性实验室,专门的研发团队从事这方面研究。在运营管理上,从材料研究、工艺设计、供应链管控、制程品控等环节识别安全可靠性风险,健全检验检测标准,从根本上保障产品的安全可靠性。
“4对1”制氢系统即4台电解槽对应1台气液分离框架的4000标方模块化设计方案,可节约占地达20%。同时,在氢氧侧增加一组调节阀,提高了分离框架对负荷的调节能力,调节能力达到2%/s,更能适应风光新能源不稳定的电源特性。今年4月签约的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,隆基氢能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功中标15套1000标方/小时电解水制氢系统订单,其中采用了3套“4对1”制氢系统用于合成氨,3套“1对1”制氢系统用于直流微网,实现了高电流密度与高产氢的完美结合,为离网制氢塑造了新典范。
同时,隆基氢能秉承“第一性原理”,始终将发展主航道定位于提升效率、降低能耗。今年2月,隆基氢能面向全球发布了全新一代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LONGi ALK Hi1系列产品,直流电耗实现4.0-4.3 千瓦时/标方,单位能耗下降10%以上,有效降低制氢成本。经测算,制氢设备的直流电耗降低0.1千瓦时/标方,可使单位制氢成本(LCOH)降低1.8%-2.2%,相当于降低了制氢设备初始投资的10%到25%。
这一突破,不仅仅是隆基创新研发能力的证明,也体现着隆基氢能持续不断为全球客户创造价值产品,技术水平与交付能力均得到市场充分认可的实力和决心。
记者:“双碳”目标下,通过可再生能源制备的绿色氢能市场需求巨大,发展前景愈发清晰。隆基氢能在绿氢方面做了哪些准备?
王英歌:氢能源被称为人类未来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。去年3月,国家发布的《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(2021-2035)》明确了氢能产业战略定位和发展出路,给氢能产业吃了一个定心丸。1年来,各地纷纷出台氢能规划,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。尤其风光储氢等新能源产业成为亮点,一些大型绿氢项目启动建设步伐明显加快。综合市场调研数据,今年1-5月,总计超过510MW以上绿氢项目进行电解水制氢设备公开招标,加上其他项目,总计市场需求超过650MW,接近2022年国内氢能市场的总量,乐观估计今年氢能市场需求有望突破1.5GW。
面对氢能市场超预期发展,隆基建立了超过百人的技术队伍,引进与培养电解水制氢设备研发、解决方案、工程技术等多领域优秀人才,到2025年规划产能达5-10GW,并强化对全球氢能市场需求的保障能力。今年前5个月,隆基氢能累计中标国内电解水制氢项目210MW左右,其中公开招标项目中标95MW,邀标项目中标115MW。但短期市场方面的业绩,并非隆基氢能追求的主要目标。
隆基氢能定位为大型绿氢装备与方案提供商,努力打造安全可靠、最低LCOH的电解水制氢装备以及绿电制绿氢解决方案,并将继续强化“商务-产品解决方案-交付服务”的铁三角立体式服务模式,从商务方案、产品解决方案和交付服务上为客户提供“全生命周期”的增值服务,产品品质及交付能力、服务能力得到客户认可。
记者:隆基入局氢能被外界称为开拓第二增长曲线。隆基氢能成立两年来,业务发展情况如何?
王英歌:早在2018年,隆基就开始对氢能产业链进行战略研究。2021年3月,隆基氢能在西安注册成立,同年4月在江苏无锡建立生产基地,10月完成了首台1000标方/小时碱性电解槽下线,并在当年实现了500MW产能。
2022年底,隆基氢能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产能达到1.5GW。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,在2022年全球Top 20电解槽生产商中位列榜首。除了无锡制氢设备工厂,西安制氢设备工厂将于今年底前实现投产,届时产能将提高到2.5GW。我们总体产能规划为到2025年达到5-10GW,并将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弹性调配。
2022年10月,隆基氢能顺利完成了我国首个万吨级绿氢示范项目——中石化新疆库车炼化项目的电解水制氢设备出货,今年建成投产后,将形成年产2万吨的绿氢制备能力,产出的绿氢将代替天然气供应炼厂,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.5万吨。
记者:隆基提出“绿电+绿氢”助力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请问绿氢如何发挥其关键作用?
王英歌:对隆基而言,进入氢能行业不仅是打通“光伏制氢”技术的必然选择,也是拓展光伏应用场景的积极策略。
根据隆基绿能最新发布的2022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,过去10年,隆基绿能累计生产的光伏产品超过205GW,相当于9个三峡水力发电的装机量,也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亿吨/年。今天的隆基氢能,为国内多个大型绿氢项目提供装备,助力全行业实现脱碳减碳。
以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为例,按“绿氢消纳绿电、绿氨消纳绿氢、源网荷储一体化”的“绿氢体系新思路”设计,项目建成后,预计减少二氧化碳65万吨/年。
据统计,目前我国年排放二氧化碳100亿吨以上,其中电力系统占比超40%。实现深度脱碳,必须引入绿色氢能。“绿电+绿氢”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制氢的碳排放问题,同时有效克服可再生能源间歇性、储存性问题。
记者:您如何看待今年绿氢市场的爆发式增长?对氢能产业发展有何建议?
王英歌:虽然国内氢能市场发展迅猛,但还处于初期,应用场景还没有完全打开,可谓“小荷才露尖尖角”。当前,氢的储运及下游消纳问题尚未解决,绿氢项目收益率还不高,存在可持续发展的隐忧。同时,氢能产业链供应链处于初级阶段,需要各环节协同建设,经受市场检验。与发展相对成熟的海外市场相比,我国针对绿氢领域的补贴性政策相对较少。
整体来看,国内氢能发展要统筹规划,需要政策助力,建立国家级大型绿氢示范基地助力氢能产业技术升级。例如,制订绿氢替代灰氢规划,给绿氢单独定价;用于制绿氢项目,光伏或者风电电价执行平价政策,不参与竞价,通过绿电给予绿氢让渡收益;深化降碳“1+N”政策,强化工业、建筑、交通等领域碳排放约束机制;逐步提高碳税,做大做强碳交易市场;打开应用场景,建立国家级大型绿氢示范基地,给予政策审批便利,降低交易成本,鼓励制储输用各环节先进技术先行先试,助力氢能产业技术升级和可持续发展。
来源:中化新网
新闻动态 |
隆基氢能:做有“势能”的行业领跑者
发布时间:2023-05-31
5月24日—26日,在上海举行的第十六届(2023)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(上海)大会暨展览会(SNEC)上,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隆基氢能)自主开发的创新解决方案——“4对1”制氢系统首次亮相,便受到业内广泛关注。“绿电+绿氢”的双重加持,诠释了隆基氢能在新能源领域“太瓦时代 零碳未来”的主题。日前,从事光伏产业十余年的隆基氢能副总裁王英歌,结合氢能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、新发展和新挑战,向记者详解了隆基氢能的应对之道。
记者:上海SNEC展会期间,隆基绿能创始人、总裁李振国提出了“隆基四大创新方法论”的概念,其中重要一点是“以客户价值为中心”。请问隆基氢能在发展中如何做到这一点?“4对1”制氢系统是怎样的解决方案?
王英歌:创新是隆基的灵魂,也是推动行业不断发展的内生动力。20多年来,穿越光伏行业风浪的跌宕起伏,隆基始终勇立潮头,就是因为创新的驱动力来自“一切以客户为中心”。
隆基氢能核心业务是电解水制氢设备,首要是保障产品安全可靠,这是创新的基础。公司建立了可靠性实验室,专门的研发团队从事这方面研究。在运营管理上,从材料研究、工艺设计、供应链管控、制程品控等环节识别安全可靠性风险,健全检验检测标准,从根本上保障产品的安全可靠性。
“4对1”制氢系统即4台电解槽对应1台气液分离框架的4000标方模块化设计方案,可节约占地达20%。同时,在氢氧侧增加一组调节阀,提高了分离框架对负荷的调节能力,调节能力达到2%/s,更能适应风光新能源不稳定的电源特性。今年4月签约的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,隆基氢能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功中标15套1000标方/小时电解水制氢系统订单,其中采用了3套“4对1”制氢系统用于合成氨,3套“1对1”制氢系统用于直流微网,实现了高电流密度与高产氢的完美结合,为离网制氢塑造了新典范。
同时,隆基氢能秉承“第一性原理”,始终将发展主航道定位于提升效率、降低能耗。今年2月,隆基氢能面向全球发布了全新一代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LONGi ALK Hi1系列产品,直流电耗实现4.0-4.3 千瓦时/标方,单位能耗下降10%以上,有效降低制氢成本。经测算,制氢设备的直流电耗降低0.1千瓦时/标方,可使单位制氢成本(LCOH)降低1.8%-2.2%,相当于降低了制氢设备初始投资的10%到25%。
这一突破,不仅仅是隆基创新研发能力的证明,也体现着隆基氢能持续不断为全球客户创造价值产品,技术水平与交付能力均得到市场充分认可的实力和决心。
记者:“双碳”目标下,通过可再生能源制备的绿色氢能市场需求巨大,发展前景愈发清晰。隆基氢能在绿氢方面做了哪些准备?
王英歌:氢能源被称为人类未来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。去年3月,国家发布的《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(2021-2035)》明确了氢能产业战略定位和发展出路,给氢能产业吃了一个定心丸。1年来,各地纷纷出台氢能规划,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。尤其风光储氢等新能源产业成为亮点,一些大型绿氢项目启动建设步伐明显加快。综合市场调研数据,今年1-5月,总计超过510MW以上绿氢项目进行电解水制氢设备公开招标,加上其他项目,总计市场需求超过650MW,接近2022年国内氢能市场的总量,乐观估计今年氢能市场需求有望突破1.5GW。
面对氢能市场超预期发展,隆基建立了超过百人的技术队伍,引进与培养电解水制氢设备研发、解决方案、工程技术等多领域优秀人才,到2025年规划产能达5-10GW,并强化对全球氢能市场需求的保障能力。今年前5个月,隆基氢能累计中标国内电解水制氢项目210MW左右,其中公开招标项目中标95MW,邀标项目中标115MW。但短期市场方面的业绩,并非隆基氢能追求的主要目标。
隆基氢能定位为大型绿氢装备与方案提供商,努力打造安全可靠、最低LCOH的电解水制氢装备以及绿电制绿氢解决方案,并将继续强化“商务-产品解决方案-交付服务”的铁三角立体式服务模式,从商务方案、产品解决方案和交付服务上为客户提供“全生命周期”的增值服务,产品品质及交付能力、服务能力得到客户认可。
记者:隆基入局氢能被外界称为开拓第二增长曲线。隆基氢能成立两年来,业务发展情况如何?
王英歌:早在2018年,隆基就开始对氢能产业链进行战略研究。2021年3月,隆基氢能在西安注册成立,同年4月在江苏无锡建立生产基地,10月完成了首台1000标方/小时碱性电解槽下线,并在当年实现了500MW产能。
2022年底,隆基氢能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产能达到1.5GW。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,在2022年全球Top 20电解槽生产商中位列榜首。除了无锡制氢设备工厂,西安制氢设备工厂将于今年底前实现投产,届时产能将提高到2.5GW。我们总体产能规划为到2025年达到5-10GW,并将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弹性调配。
2022年10月,隆基氢能顺利完成了我国首个万吨级绿氢示范项目——中石化新疆库车炼化项目的电解水制氢设备出货,今年建成投产后,将形成年产2万吨的绿氢制备能力,产出的绿氢将代替天然气供应炼厂,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8.5万吨。
记者:隆基提出“绿电+绿氢”助力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请问绿氢如何发挥其关键作用?
王英歌:对隆基而言,进入氢能行业不仅是打通“光伏制氢”技术的必然选择,也是拓展光伏应用场景的积极策略。
根据隆基绿能最新发布的2022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,过去10年,隆基绿能累计生产的光伏产品超过205GW,相当于9个三峡水力发电的装机量,也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亿吨/年。今天的隆基氢能,为国内多个大型绿氢项目提供装备,助力全行业实现脱碳减碳。
以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为例,按“绿氢消纳绿电、绿氨消纳绿氢、源网荷储一体化”的“绿氢体系新思路”设计,项目建成后,预计减少二氧化碳65万吨/年。
据统计,目前我国年排放二氧化碳100亿吨以上,其中电力系统占比超40%。实现深度脱碳,必须引入绿色氢能。“绿电+绿氢”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制氢的碳排放问题,同时有效克服可再生能源间歇性、储存性问题。
记者:您如何看待今年绿氢市场的爆发式增长?对氢能产业发展有何建议?
王英歌:虽然国内氢能市场发展迅猛,但还处于初期,应用场景还没有完全打开,可谓“小荷才露尖尖角”。当前,氢的储运及下游消纳问题尚未解决,绿氢项目收益率还不高,存在可持续发展的隐忧。同时,氢能产业链供应链处于初级阶段,需要各环节协同建设,经受市场检验。与发展相对成熟的海外市场相比,我国针对绿氢领域的补贴性政策相对较少。
整体来看,国内氢能发展要统筹规划,需要政策助力,建立国家级大型绿氢示范基地助力氢能产业技术升级。例如,制订绿氢替代灰氢规划,给绿氢单独定价;用于制绿氢项目,光伏或者风电电价执行平价政策,不参与竞价,通过绿电给予绿氢让渡收益;深化降碳“1+N”政策,强化工业、建筑、交通等领域碳排放约束机制;逐步提高碳税,做大做强碳交易市场;打开应用场景,建立国家级大型绿氢示范基地,给予政策审批便利,降低交易成本,鼓励制储输用各环节先进技术先行先试,助力氢能产业技术升级和可持续发展。
来源:中化新网